• 首页
  • 职业教育
  • 安全员证
  • 托福
  • 雅思
  • 小学
  • 一级建造师
  • 会计
  • 社会工作者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职业教育 >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时间:2025-07-22 16:38:46

    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发展是教师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很多考生会将两者混淆,下面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供大家查阅。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有哪些

    1、连续性与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前进的过程,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同时,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新质逐渐占据的优势地位时,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诸如发展的阶段、阶段的变化等,大体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同时,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可变性是绝对的。

    3、普遍性和差异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但各种心理机能发展的进程、达到的水平则是因人而异的。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个别差异,共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4、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在发展进行的速度、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即使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不尽相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仍然不同。

    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1、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即强调一定的方向性。故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要循序渐进,做到盈科而后进,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2、阶段性

    阶段性指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任务,故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故书本上有很多的插图帮助理解;而到了中学时期,学生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故书本内容大多以大篇幅文字出现。

    3、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平衡,时快时慢。所以把发展比较快的时期称作关键期,因此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如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回到人群中之后难以融入。

    4、互补性

    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生理和生理的互补,如盲人的听力比较好;另一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如身残志坚;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差异性

    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群体和群体的差异,如男女老少的区别;另一方面是个体和个体的差异,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故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了解 【教师资格】更多资讯
    版权所有